在建筑結構類型中,砌體結構建筑物是較早的建筑形式,目前中國還存在著大批這樣的建筑,在學校建筑群中尤為常見。砌體結構建筑物與鋼筋混凝土建筑物相比,它的抗剪、抗拉和抗彎的性能都較差,加之建造年代較早,缺乏抗震設防的概念,對抗震設防不夠重視,沒有進行專門的抗震設計,其結構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對砌體結構的加固改造,近年來以粘貼碳纖維復材比較普遍,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高性能粘結劑將碳纖維布粘貼于砌體待加固構件表面,使二者共同工作,以發揮碳纖維布的高強性能,提高構件的承載力。
那么,粘貼碳纖維加固砌體結構是否比錨噴更實用?究竟能夠對砌體結構加固起到什么樣的幫助?今日,我們就來聊聊碳纖維布在砌體結構上的應用。
砌體抗剪加固
粘貼碳纖維布可有效提高開門窗洞口墻砌體的抗剪承載力和抗震性能,此法主要適用于燒結普通磚墻平面內受剪加固和抗震加固。采用碳纖維布加固還用配有專用的膠粘劑。
粘貼碳纖維復合材提高砌體墻平面內受剪承載力的加固方式,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用:水平粘貼方式、交叉粘貼方式、平叉粘貼方式或雙叉粘貼方式等。每一種方式的端部均應加貼豎向或橫向壓條。
砌體抗震加固
在砌體結構房屋中,墻體是主要承重構件,它不僅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載,還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受力復雜,加之砌體本身的脆性性質,地震時在墻體上很容易產生裂縫。在反復的地震作用下,裂縫將不斷發展,增多,加寬,最后導致墻體崩坍,樓蓋塌落,房屋破壞。
砌體結構房屋抗震加固,通過改善結構的受力途徑提高其抗震承載能力,根據結構的抗震檢測鑒定報告結果,對不同的破壞形式選擇結構整體加固或者局部部位加固,做到安全有效,經濟合理,減少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影響,同時兼顧外表美觀。
研究結果表明,碳纖維布對砌體結構的加固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大大改善了砌體結構在水平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在設計上,原砌體的抗震受剪承載力計算與現行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規定相同,而碳纖維的貢獻可以簡單地認為其抗震受剪承載力與非受震下的受剪承載力相同。這樣處理是偏于安全的。
在施工上,粘貼碳纖維布對磚墻進行抗震加固時,要將纖維受力方向設計成僅承受拉應力作用。粘貼在砌體表面的纖維復材要進行防護處理,一般先將構件表面的浮灰、污垢清理干凈,在需要粘貼碳纖維的構件部位預先進行處理,打磨平整,粘貼時,要沿纖維受力方向擠壓密實,趕出氣泡;應采用連續粘貼形式,以增強墻體的整體性能。
砌體粘貼碳纖維復材構造規定
1.碳纖維布條帶在全墻面上宜等間距均勻布置,條帶寬度不宜小于100mm,條帶的更大凈間距不宜大于三皮磚塊的高度,也不宜大于200mm。
2.沿碳纖維布條帶方向應有可靠的錨固措施。
3.碳纖維布條帶端部的錨固構造措施,可根據墻體端部情況,采用對穿螺栓墊板壓牢。當碳纖維布條帶需繞過陽角時,陽角轉角處曲率半徑不應小于20mm。當有可靠的工程經驗或試驗資料時,也可采用其他機械錨固方式。
4.當采用搭接的方式接長碳纖維布條帶時,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00mm,且應在搭接長度中部設置一道錨栓錨固。
5.磚墻采用碳纖維復合材加固時,其墻、柱表面應先做水泥砂漿抹平層,層厚不應小于15mm且應平整;水泥砂漿強度等級應不低于M10;粘貼碳纖維復合材應待抹平層硬化、干燥后方可進行。